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大健康事业必须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
—— 在精准医学与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讲话(一)
凤凰新闻社讯
原国务院资深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著名经济学家

导读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理事长、之江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原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应邀出席2023精准医学与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并讲话。以下为全文:
一、中国大健康事业的伟大成就
中国国土总面积不到世界的1/10,而中国的人口从16世纪起直至今天一直占到世界人口的1/4——1/5。由此说明,中国这块土地是适合人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的。但就中国人的健康而言,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诸多帝国主义的魔爪伸进了中国,使中国人面临着三座大山的重压,广大人民处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广大人民生活在苍蝇、蚊子、臭虫,疥疮、秃廯、钩虫、蛔虫、疔毒的包围之中,疟疾、痢疾、霍乱、天花、结核、肺痨、鼠疫广为流行,那时的中国人在多种疾病的纠缠中,有的老早死去,有的被致伤致残,特别是老年人十人九病,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中国共产党由上世纪20年代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28年的奋斗,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大力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医院和卫生院,开办了数以百计的医学院和护士学校,大力开展了灭蚊、蝇、臭虫的除四害运动,认真解决了地方病的传播,特别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众多传染病得到遏制,各种地方病得到根除,那种“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人民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人的平均寿命由33岁提高到今天的78岁。伴随着科技发展生物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基因技术的拓展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的应用,人的寿命还会有大幅度提升。中国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展现出朝气蓬勃、踔厉奋发的精气神。人民的健康体魄成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和资源,保证和推动着中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健康事业面临的挑战不可低估
再就是,国外食品检测的毒物达16万种,日本、法国都在5万种以上,而我们检测的种类只有4000多种。如很重要的二噁英、3.4苯并芘,这些严重致癌物,早在60年代的文献中就有大量叙述,而我国进入了新世纪后,还没有列入检测范围。
(四)医疗管理腐败导致的病出多门和医疗价格的难以承受。有人说,死人中,1/3是治死的,1/3是药给毒死的。从最近抓起的178个医院院长贪腐行为之严重可以看出,一切向钱看在不少医疗机构成了他们的第一追求。由此造成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一直难以解决。“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两头猪白养”,这都是民间看不起病的谚语。由此造成很多人“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
三、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必须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
正如习近平主席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就业资本,家庭幸福之源,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为了民族复兴,必须有民族健康。为此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把健康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35年要建成健康强国。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问题发生在那里和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有毒农药的生产、使用和众多食品添加剂的大量推出和过量使用,有科研问题,有生产问题,有使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要从教育和道德入手,有些则需要立法给予制约。再就是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升和完善,关于检测仪器、工具的制作,更需要有国家重大技术专项的支持,应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搞好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攻关。使必须检测的项目能够检测,做到管控到位。
我到土耳其考察绿色食品的政策时,他们的农业部长讲,他们人均收入刚到1万美元,不需要为少数人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重要的是做好全体人民的无污染的食品标准化的保障和推进。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保障更应该以14亿人民的利益为重,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人民的现代化,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保障应高度重视“全面”两个字,全面监管,全面检测。不要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为少数人服务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上,更不能用绿色、有机替代无污染的标准化。更要警惕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推进管理中可能和已经出现的寻租、贿赂和特权。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问题发生在那里和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有毒农药的生产、使用和众多食品添加剂的大量推出和过量使用,有科研问题,有生产问题,有使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要从教育和道德入手,有些则需要立法给予制约。再就是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升和完善,关于检测仪器、工具的制作,更需要有国家重大技术专项的支持,应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搞好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攻关。使必须检测的项目能够检测,做到管控到位。(待续)
责任编辑 檄文